1、选择题 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秦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学习西方技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可知董宗远认为南京条约会导致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危及统治。BC不对,很难说作为当时的封建地主官僚有这种国家主权意识和民族意识,这已经超越当时的时代和阶级局限;D不对,题干中无从体现。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鸦片战争后,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威自此损矣”;《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边境自此多事矣”;规定巨额赔款,开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并使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摧残了中国经济,“国脉自此伤矣”;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终汇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洪流,所谓“乱民自此生心矣”。
董宗远反对签订《南京条约》是正确的。他的观点反映了一部分封建官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面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产生的无穷忧患。但他毕竟是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着想的。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的是
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不法商人的利益
C.中国军备落后,军纪败坏
D.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将流落在外的中国历史文物圆明园兔首和鼠首铜像公开拍卖,这一行径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这两件文物被强抢出境发生在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故选择B。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19世纪中期)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动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这里的“伙伴”是指
A.英国
B.俄国
C.英国、法国
D.俄国、德国、法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近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的相似之处包括()
A.都是因中国大规模内战给日本造成可乘之机
B.都实行过野蛮的屠杀政策
C.在国际上都得到英美的支持
D.最终都被中国政府(或人民)击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