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我们应该吸取的历史教训有:

①科学判断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④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⑤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A.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②④⑤
2、判断题 中共依据下列土地法规在不同历史时期实施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A.都改变了土地的私有制性质
B.都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C.都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D.都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判断题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A.结束了朝鲜半岛的战争状态
B.周恩来的六点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建议美国从印度支那撤军得到与会国赞同
4、判断题 中国古民居中常见到“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匾额或门联。古代这些家庭所读所传的应该是
A.老庄之学
B.孔孟之道
C.墨家学说
D.耕作技术
5、判断题 (09年海南历史)(8分)
我国地兼二带,民糅五族,泱泱大风,匪假外求,天然资格,举世莫吾媲也。而论者乃或欲效颦美国,剖之为若干独立小邦,使各自为政。彼美国沿历史上已成之局,不得已而以此为过渡,我何歆焉?人方务合群小以为一大,我乃思剖一大以为群小,梦想倒颠,宁复过此……若夫悲观者流……谓共和政体万不能行于我国,至并以咎革命之非计,此其暗于事理,抑更甚焉。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口也,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敝,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可致乎?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位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前后政治态度的变化。(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政治态度的变化加以评价。(3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