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可口可乐公司通过实施垄断战略,使其饮料、浓缩液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70%,形成显性的垄断地位,不少的民族工业因此破产倒闭。下面这幅漫画猛烈抨击可口可乐的全球扩张,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在饮用可口可乐的时候,他们口袋里的财富也同时源源不断地被美国人吸走了。?
参考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风雨苍黄,百年沪宁!沪宁铁路沉淀了中国近现代史上铁路的百年光阴,1908年4月3日的《申报》曾报道:“沪宁铁路开车典礼”;“沪宁铁路告竣,定于三月初一日(即阳历4月1日)开车。全路通行镇道刘观察亲至京岭下总车站举行开车典礼式。中西官绅到者甚多,颇极一时之盛。”这一材料说明了
A.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加强了南京和上海的联系
B.沪宁铁路标志着中国交通工具近代化的开始
C.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民生事业也走向近代化
D.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民国建立于1912年,因此AD时间不符,排除;沪宁铁路不能说标志中国交通工具近代化的开始,B表述错误;因此选C。
点评: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张教授向小明推荐了以下这本书,该著作的最精彩之处是

A 将儒、佛、道三教合流
B 将心学发展到顶峰
C 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D 提出工商皆本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著作,集中体现了其对君主专制统治的猛烈抨击和批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 年均增长率(%)
|
1953~1957年
| 4.5
|
1958~1962年
| 4.3
|
1963~1965年
| 11.1
|
1966~1970年
| 3.9
|
1971~1975年
| 4.0
|
1976~1980年
| 5.1
|
1981~1985年
| 8.1
|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请回答: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1958-1962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之后为什么又有大幅度回升?(3分)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2分)
⑵造成1966-1980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率长期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党和国家是怎样改变这一现状的?(5分)
参考答案:(1)下降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分)
回升原因: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3分)
启示:经济建设要循序渐进;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按客观规律办事。(回答任意一点可得2分)
⑵原因:“文化大革命”使我国国民经济遭到沉重打击;“文革”结束后,我党主要领导人坚持“左”的错误(3分)
措施: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5分)
评分说明:第Ⅱ卷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过该题的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其学堂之法,约有五要:一曰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张之洞在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之时所系统阐发的“中体西用”论,其初衷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抵制维新变法,但其“中体西用”论却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两重性,即在为维护封建旧学张本(指事先为事态的发展作好布置)的同时,也为西学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简单地全部否定“中体西用”论是不公允的。
——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的观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主持撰述《劝学篇》的社会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19世纪末张之洞“中体西用”论的影响。(9分)
参考答案:
(1)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社会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维新变法运动兴起。(6分)
(2)张之洞“中体西用”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张之洞在确保封建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实施“西学为用”,竭力反对维新派的政治主张,逆中国政治民主化潮流而动;另一方面,发迹于洋务运动的张之洞,大大扩充了西学的内容,极大地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9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中张之洞提出:“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第二小问联系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内外形势,从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等方面分析张之洞主持撰述《劝学篇》的社会背景。
(2)该问考查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史观,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19世纪末张之洞“中体西用”论的影响作出全面评价:“中体西用”论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两重性,其初衷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抵制维新变法,但也为西学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