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邓小平谈话的国际大背景
B.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必然的,是件好事情
C.社会主义运动受到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
D.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空前严重的挫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发表的。B项与材料原意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政策和具体措施中,你认为不利于扩大开放和发展的是
A.1986年藏族同胞在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大小出口摆起了货摊
B.到2005年,世界著名的500强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400多家企业
C.海尔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建立了14家工厂和工业园
D.为防止资金外流,四川省经委禁止长虹集团在非洲建立分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9年11月,安徽小岗村村主任沈浩去世,胡锦涛总书记致慰问电。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率先
A.撤销生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土地私有制
D.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小岗村18位村民秘密签订协议实行土地承包给个体家庭经营的模式,这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是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所以答案选D,A B两项与小岗村的改革不符,C项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的公有制。
点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行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建国后的下列哪些事件仍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①土地改革②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③农业合作化④抗美援朝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关键要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理的官僚资本主义,虽然农业合作化不在此类,抗美援朝是民主革命时期反帝斗争的继续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10分)无产阶级革命家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列宁
材料二 下图所示是美国《时代》杂志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画面很清楚地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和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是如何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关系的?(2分)举两例说明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是如何践行自己的观点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时代“游行的队伍”应该是指什么事件?(1分)图中邓小平时代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哪两项重大决定?(2分)
(3)材料三中杂志封面上的“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 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说法对吗?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1)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社会实际生活基本规律的总结:(1分)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活动时,必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1分)
实践:针对一战后期的形势,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十月革命后,针对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提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针对内战结束后的危机,提出新经济政策。(2分)(任举出两点即可)
(2)文化大革命。(1分)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
(3)不对。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始了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这不是远离马克思主义,而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分)
(若答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同时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或答改革、开放分别的概念,体现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有关于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是如何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关系的问题,可以依据材料中的“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分析二者关系。有关于举两例说明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是如何践行自己的观点的问题,首先需要结合前边的答案来分析,然后在从俄国革命的实践中的重大事件来分析整理即可。
(2)第二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时代“游行的队伍”应该是指什么事件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事件的时间是毛泽东时期,所以应该是文革时期的游行。有关于图中邓小平时代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哪两项重大决定的问题,只要明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即可。
(3)第三问,有关于材料三中杂志封面上的“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 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说法对吗的问题,需要依据中国的现在的发展情况来分析整理答案。本题需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这它是不断发展与充实的,所以依据此原则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