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10年4月6日,应台北市长郝龙斌邀请,上海市长韩正率团对台湾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这是两岸关系的一次重大突破,体现了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维护祖国统一的共同心愿。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实现祖国统一而提出“一国两制”思想的是?
A.江泽民
B.邓小平
C.胡耀邦
D.叶剑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说:最近最热的一个词大概就是“救市”,而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个需要——救世。其中孔子开出的“救世药方”是
A.用“仁”“礼”规范社会秩序
B.倡导“仁政”恢复和扩充人性
C.“君舟民水”的统治理念
D.施政者讲求“王道”“仁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罗马条约》的核心内容是
①共同市场的形成?②关税同盟?③共同的经济政策?④共同的农业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①③是基本内容,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中“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可以看出温总理注重民生,这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故选B。A、C、D三项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夜半”一词常被文人用于诗词之中。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古人把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就叫“夜半”。据此可知,“夜半”指( )
A.卯时
B.子时
C.寅时
D.丑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五点至七点为卯时,依次递推。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