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选项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不属于朱熹的思想主张的是:(?)
A.“万物之理终归为一”
B.“慎思明辩,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正君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广东粤东四校200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14)对目前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影响最大的高新科技是(?)?
A.投影技术的发展
B.电脑多媒体技术
C.电灯的使用
D.电话的普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语是“高新科技”,因此排除选项C、D。而投影技术的发展虽然属于高新技术,但与中学生的生活关系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中美国(共同体Chinamerica)”,这个词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2009年度流行语。他认为,现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大背景是
[? ]
A.世界格局多极化已形成
B.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发展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快
D.中美关系进入结盟新时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直到……1820年 ,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 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A不对,中国开始了工业化进程是在近代洋务运动开展后;C不对,此时已经是19世纪前期,英国工业革命已经接近完成,D不对,分析历史不应带有偏见,而应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鸦片战争前中国虽然没有向近代社会转型,但毕竟地大物博,传统封建经济仍然发展。B符合题意。
点评:历史选择题题干提供文字性材料(历史文献、考古报告、文艺作品等)或者图表材料(历史地图、图画、照片、统计数据、函数曲线等),这些材料大多在教材中未出现,但其材料中心信息必然显性或隐性蕴含于教材中,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提取核心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它实际上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