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纷纷进行社会改革,其共同点不包括
[? ]
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B、部分实行经济国有化政策
C、一直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部分解决社会问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亿美元),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对数据变化的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美国经济的滞胀局面折射了里根经济政策的失灵
B.世界的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
C.这种经济格局的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D.欧、日经济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B.凯恩斯主义的推行
C.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推行
D.“混合经济”的出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②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
③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
④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为组合型试题,采用排除法。题干材料反映的对罗斯福新政的举措的评价好坏都,说明新政推行过程中存在争议,其因是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②③正确;①对“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举措的解释正确;④中的“彻底摆脱”说法错误。故A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1913~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下列对1933年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1913
| 1920
| 1925
| 1929
| 1929
| 1933
| 1938
|
汽车产量
| 39万辆
| 223万辆
| 427万辆
| 536万辆
| 193万辆
| 249万辆
|
?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以图表形式提供美国汽车产量在1933年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表格提供的信息看,从1929—1933年,美国汽车的生产量锐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与当时的经济大危机相关。由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大量工人和农民失业,他们的收入大量减少,对汽车的消费能力急剧下降,直接导致了美国汽车产量下降,B项不符合事实;C项中政府的干预也是在汽车生产能力过剩、消费能力下降的背景下出台的; D项中“价格上涨”错误,实际上当时受市场需求的影响,汽车价格大大降低。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