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的材料可直接得出是科举制度。选项A所讲的是宗法制;选项B所讲的是察举制;选项C所讲的是九品中正制;选项D讲的是科举制下,学子们为追求功名以读书为上的心态。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7—9世纪,日本先后派遣了13批遣唐使,当时接待这些使节的机构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代实行三生六部体制,尚书省统辖下的六部具体负责政务的执行,其中礼部负责各种礼仪和科举考试,因此日本向唐朝派遣的遣唐使由礼部负责接待,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职能与此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体制
点评:材料从学生对三省六部职责内容的了解角度进行考查,不仅能起到强化对三省六部体制的理解,明确权力的运行,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智慧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理解。与此相关的内容还有科举制的具体信息也应该被学生所关注。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制度中,在唐太宗时期得到发展的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募兵制 ③两税法 ④科举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节省了府兵往来与路途的消耗,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也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不过,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两税法是唐德宗时代宰相杨炎所创之税法。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是为两税法。因此②③排除。
考点:隋唐·隋唐的制度创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西汉时期)一个青年跑进大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
——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三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描述的选官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1)血缘、门第.(2分)
(2)察举制(2分)。原因:通过太学求学、政府考核,取代了贵族世袭为官。(4分)
(3)影响:科举制成为官员走向仕途的主要途径;形成了崇尚读书的风气;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公平;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8分)
本题解析:(1)公、卿是古代高级官吏的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有了这种制度上的保障,一般的赏罚对当时的公、卿利益触动不大。材料反映的正是这一特点。
(2)“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联系汉代实行察举制,地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的制度;原因:通过太学求学、政府考核,取代了贵族世袭为官。
(3)注意科举制的影响:①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这一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考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具体内容是历年高考的热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规律、不同时代不同选官制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这是高考的冷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该条款体现了
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B.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
C.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D.所有人都得到了成文法的保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分析,体现了A项。其余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观念。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罗斯福新政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