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11年底,对于中国当时的形势,帝国主义惊呼:“主要危险在于叛乱可能延长,或具有敌视外国人的性质,”“如任此种情势继续发展,不仅影响商务,恐将爆发类似拳乱(指义和团)之排外运动。”为此,帝国主义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立即调集军队,准备干涉?②与清政府签署了出售武器合同?③截留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收,防止落人革命党人之手?④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时间限制:1911年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尚未建立。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人说,二战后的美国经济是“一路高歌”,1973年却进入“黑色的一年”。1973年称得上是战后世界历史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这主要是指
A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 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
C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这次危机后三足鼎立经济格局开始形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
| 纪事
|
《申报》
| 1918年该报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
《中央日报》
| 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
|
《新民日报》
| 民国27年,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不得不宣布停刊
|
《救亡情报》
| 其发刊词说:“抗战救亡”是全国人民的呼声
|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B.民国时期的报纸都以客观公允作为报道原则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D.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以政论性的报刊占据主导地位,而政治争论和攻伐也大多见诸报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报刊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信息,如表格信息中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对共产党采用了大量的诬蔑之词有失公允,所以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A C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符合材料含义,故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借鉴了近代西方的代议制
②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③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最主要方式
④是直接民主制的一种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借鉴了近代西方的代议制,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最主要方式。A正确。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以德报怨”、“以柔克刚”、“大智若愚”、“深藏若虚”这些成语最可能源自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春秋繁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