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传统的“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自然经济解体
C.政府的赋税改革松弛了人身控制
D.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可知能反映工商皆本的思想产生,但是不能通过材料反映平等观念,故排除A;B不符合史实,排除;C与材料无关,也排除;由于新增加的十八民都是非传统但当时社会需要的行业,所以可以反映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可见管理是相当严格的。所以A、C、D说法正确。而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和历史事实不相符,是在北宋以后才出现的情况。
考点:古代城市的发展
点评:古代城市的发展在北宋以前和宋以后明显的不同。在西周至唐代的这一段时间,城市的商品经济受到政府的严格的限制,坊市分开,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宋代以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政府的管理控制放松。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每个教徒,只要自己面对《圣经》,真诚忏悔,就可直接与上帝心灵沟通,无须你们所谓尊贵的教士,凡信徒皆为祭司。持此观点的是
A.马丁?路德
B.利奥三世
C.查理一世
D.孟德斯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主张信仰得救,实际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经济两者的不足。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天京变乱
B.天京陷落
C.定都天京
D.西征和东征的胜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天京变乱,即“洪杨之乱”(洪秀全和杨秀清的内部权力争夺和厮杀),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高考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②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③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阶级局限性④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等方面。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