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AB项分别是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宋明理学家的新认识”不符,故排除;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可以看出顾炎武特别强调人的道德的作用,认为以无德之人讲学,与圣人相去深远。故选B。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有学问的人应该有道德;C和D项错误,材料并非说的是治学问的方法问题。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战国时期墨家显赫一时的社会根源是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4分)不同时期的教育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教育弟子有四个主要内容,“文、行、忠、信”。在文、行、忠、信里,文虽放在第一位,但行、忠、信却大都属于道德品质教育,实际上德育占有主要位置。孔子经常教导他的弟子要学礼,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他认为“学礼”是学习做人处世的根本。……他要求弟子首先做一个符合社会标准的人,其次才是学习文化知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此外,还在郡国兴办学校,亦以“五经”作为教材教授学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从17世纪中叶开始,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为各阶级的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1682年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教儿童教义问答和基本读写知识。英国圣公会以及其他新教各派也都建立起了“慈善学校”教育贫苦儿童。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并简要评价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2)
(2)材料二体现了汉代教育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三,指出西方近代教育起步时呈现的特点及其成因。(4分)
参考答案:
(1)核心:注重道德教育(或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2分)
影响:扩大了儒学思想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儒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标准;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形成,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重道轻器,忽视实用技术的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
(2)特点:国家设立专门教育机构;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注重考试,建立专门的制度。(2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大一统的需要。(2分)
(3)特点:教会起推动作用;以宗教常识为教学内容。(2分,任答1点即可)
原因: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2分)
本题解析:(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德育,主张以德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塑造有重要意义。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代教育特点的分析与认识。解答时紧扣材料回答第一小问,如材料“在长安设太学。……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体现了汉代教育的特点。对于原因要联系所学回答。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西方教育发展的认识与理解。回答时要紧扣材料归纳总结,如材料“……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为各阶级的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普鲁士法律强制规定儿童入小学学习”等体现了其特点。联系1600—1800年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史实回答原因。
考点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汉代儒学的历史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几位思想家都属于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应以孔子的“仁”说为基础。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