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材料二?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有哪些。(5分)
(2)宗教改革前的欧洲人民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为什么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4分)
(3)分析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实质和意义。(4分)
2、判断题 关于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的活动,表达正确的是
A.因干涉中国内政被驱逐
B.成为中国与欧洲直接往来的开端
C.得到康熙帝的重用
D.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3、判断题 基督教由一个小教派最终发展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的根本原因是
[? ]
A.帝国皇帝信奉基督教
B.教会坚持不懈的努力
C.全体居民信奉基督教
D.教义对民众的麻痹作用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据(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回答: ?
(1)“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在欧洲以德意志、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为典型。三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英国学者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