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材料(16分)
材料一 孔子说:“他的为人,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位者,这种人是很少有的;不喜欢触犯上位者,却喜欢^造**作乱,这种人从来没有出现过。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的根本吧!”
材料二 孟子把“仁”的学说发展成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他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孟子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仁”政是孟子的政治思想核心。
材料三?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的事业。他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庭选官的考察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四?南北朝时期,儒、佛、道教并立,刺激了中唐以后儒学的复兴。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儒家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到明代掀起高潮,将儒学思想发展到一个高度。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回答:
⑴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4分)
⑵根据材料二回答,孟子政治思想核心是什么?孟子如何发展了孔子的思想?(4分)
⑶根据材料三回答儒家思想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如何?(4分)
⑷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简要评价宋明理学。(4分)
参考答案:
⑴儒家,仁和礼。(4分)
⑵仁政学说。他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他发扬了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君为轻”;他在伦理观念上主张“性本善”(4分)
⑶儒家思想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确立了儒学的主流地位。意义:巩固国家统一和稳定,加强中央集权。(4分)
⑷程颢、程颐、朱熹。宋明理学强调纲常名份,用以维系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需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庄严。(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读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材料中,“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反映出,人们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与此种情况相对应的应该是大跃进,故此题选C项
点评:关于大跃进要知道其影响。大跃进的进行,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民生产积极性严重挫伤;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共产党宣言》。有学者提出应根据该著中原文“Aufhebung”,把“消灭”应翻译为“扬弃”。对此现象,也有学者认为应从作者写作的立足点和上下文语境中来理解。对这场争论所反映的史学认识应是
A.翻译为“扬弃”更符合马克思本人的意思
B.要鼓励历史研究中的大胆创新,鼓励给定论“翻案”
C.时代不同了,历史文本的含义当然也随之改变
D.历史研究应尊重文本,并努力还原其客观真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长期以来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它的首次提出是在( ?)
A.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C.1955年万隆会议上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次年,他同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它们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因此选
点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提出:(1)?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3.意义:
(1)是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2)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王军同学在整理父亲的书房时。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阵旧的大学招生宣传册,
其中介绍有“教育大革命”的内容,学校办学体制有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学习三类。这
经宣传册最早应印刷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教育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学校办学体制有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学习三类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