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八)
2020-01-22 02:17:00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材料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材料三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 材料四 “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它……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新华网北京2010年10月1日电《嫦娥二号: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阶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位作者所属的诗词流派。 (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从卫星的运行轨迹上看,这两种卫星有哪些大的区别? (2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天体(或月亮)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分)
参考答案:(1)李白:浪漫主义;苏轼:豪放派。(4分) (2)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6分) (3)“东方红一号”是地球卫星,“嫦娥二号”是绕月卫星(或“东方红一号”是围绕人类自身所处天体运行,“嫦娥二号”主要是绕着另外一个天体运行)。(2分)由想象到近距离探测。(2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察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的唐诗与宋词。通过所学知识可以得知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的美誉,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宋词分为豪放派婉约派,婉约派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有辛弃疾苏轼等。 (2)东方红一号是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于酒泉发射的。通过时间可以得出此时的国内国际背景。国内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国际上仍然是两极格局,美苏争霸。同时可以知道此次的卫星发射对于中国来讲是进入了航天时代。故答出上述采分点即可。 (3)只要答出这两个卫星的关键对比点即可,东方红是地球卫星,嫦娥二号是绕月卫星,答出这两点即可,不必赘述。通过中国人对宇宙的探索可知最早是天圆地方的想象,故答出经历的变化即可,从想象到对外太空的探索。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灿烂的文学?唐诗与宋词;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下列甲骨文字中描述分封制度的是( )
 A.四手共抬一盘 B.巡行于通卫以保卫城邑之安全 C.阡陌纵横之农田 D.执干戈以卫社稷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先排除与题干关系不大的A、C,再是分封的区域应该是在王都的周围,起到拱卫中央的作用,从图B的状况和注释看,可以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解题关键是找准两部书的共同之处。现代主义文学和“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是二战后的作品,因此A项和D项错误;《红楼梦》成书于清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而《人间喜剧》则是19世纪中期的作品,因此C项错误;两部作品都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明清小说?《红楼梦》;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现实主义文学?《人间喜剧》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书法作品中,能够体现“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书体特色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联系题干所阐述的这种书法的特点,“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应该指的是介于它们之间的行书,再观察选项,A为行书,所以答案为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赋、诗转变到词、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形式变化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的 原因有: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商业兴盛为古代文学作品的形式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市民阶层不断的扩大,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市经济逐渐繁荣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