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古代姓氏的由来: 1以祖先祖号或庙号为姓--唐尧 虞舜 夏 商 周 姬 姚 姜; 2 以国别地名为姓--国别:齐 鲁 韩 赵 魏 秦 楚 宋 卫,地名:东郭 南宫 西门 欧阳 ;3以官职或职务为姓--官职:司马 司徒 帅 尉 , 职务:巫 乐 陶 屠 卜 施 商 ; 4以动植物为姓--牛 马 龙 熊(可能是氏族图腾) 杨 柳;5 以数字为姓--伍 陆 万; 6少数民族的姓--金 翦 萨 慕容。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我国古代秦朝至清朝,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趋势 ,因为①③在强调中央集权,所以正确。②④强调君主专制的加强也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公天下”转向“家天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封建转帝制”是指从分封制到专制主义的转变。本题为否定选择,选项D是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选制——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察举征辟就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因有“乡举里选”之说。我称此制为“公选”。公选的名目很多,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等科。
——张传玺《秦汉中央集权制的“公天下”因素》
材料二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三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子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直到20世纪,普选制才陆续建立。北欧各国大体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建立起了普选制。英国是1928年议会通过“国民参政(男女选举平等)法”,才实现了普选制;法国是1944年,意大利是1945年,美国则是1970年尼克松总统签署了保证黑人选举权的法案,才算是基本实现了普选制。通览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的形成过程,几乎都经过了由严格限制选举权,到逐步放宽选举权,再到形式上确立普选权等三个发展阶段。它既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和巩固的过程,也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同时还是世界民主化潮流的必然趋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朝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的原因。材料一作者为什么称察举制为“公选”制?(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体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并指出其实质。(5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欧美国家对选举资格的规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原因:国家建设需要对选拔新的官员提出了要求;“武力功臣”的凋零也为新的选官制度的推行创造了条件。(4分)
原因:察举人才来自民间,被察举的都是有德行、才能或专长的人,理论上人人都有被举的机会。(2分)
(2)说明:不是。因为只有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而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少数,广大妇女、奴隶、外邦人等被排除在外。(3分,只判断无理由不得分)实质:是奴隶制民主(少数人的民主)。(2分)
(3)变化:财产、种族、性别等歧视政策逐渐被取消;逐步实现普选。(2分)
原因:政治上,争取选举权的斗争推动欧美国家代议制的日益完善。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6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说明汉朝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的原因。再根据材料信息,察举征辟就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因有“乡举里选”之说,说明作者为什么称察举制为“公选”制?
(2)结合所学知识,雅典民主的局限性之一是民主范围实际有限,雅典民主仅限于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因此不是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3)解答此问需要很强的概括能力。早期,欧美国家对选举资格有严格的限制,如财产、种族、性别等,到后来,逐渐实现了普选。实现普选权是欧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的结果,联系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民斗争和民主思想的进步等知识回答“变化的原因”,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英美等国的民主制逐渐地发展,实现了普选。欧美国家民主制发展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选官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局限性;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发展演变·表现及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为了解决唐朝后期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分裂割据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是
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
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材料和知识迁移能力。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宋太祖开始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夺取了大臣的兵权,同时设置枢密院负责调兵职权;地方上设置转运使分割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所以这一系列的措施,达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分权的措施不利于政府部门提高行政效率。故排除④,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科学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