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普及带来的社会问题不包括
A.垃圾信息充斥
B.网络犯罪出现
C.网络世界诱惑青少年
D.严重污染环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环境污染不是网络带来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政府装置的第一个无线电报局是在(?)
A.台湾
B.上海
C.南京
D.北京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主要供官商通报。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有
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减少文盲④传播新知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申报》的部分记事,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年份
| 记?事
|
1918
|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
1932
|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
1937
| 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
1938
| 香港版出刊。
|
? A. 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B. 《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C.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
D. 《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说明 A. 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正确;“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说明 C.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正确;综合材料说明D. 《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正确;B无从体现,而且《申报》以独立精神为办报宗旨,因此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的说法不成立,符合题意。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也叫逆向选择题。此中题型在试题中有3个备选项是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要求的选出来。主要特点是:?
1) 从题干结构上看题干中有表达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词,如“不是”“不包括”“没有”“不正确”“错误的”“无关”“不符合”“不属于”“表述错误的”等。?
2) 从能力要求上看除考察历史学科的一般能力外,还突出考查同学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别于同学们的思维习惯,容易产生失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开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小王针对中学生上网问题作了详析的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他得出如下一些结论: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6.多数家长和教师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请回答:(1)你如何认识中学生上网的影响?
(2)针对中学生上网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对策?
参考答案:(1)①正面影响:网络有利于培养学生现代观念和终生学习的观念;网络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途径;网络为学生创造了自我实现的新空间。
②负面影响:互联网内容的无序性和不可过滤性,极易引起青少年的思想混乱;互联网的隐蔽性,可能导致中学生道德品质滑坡;互联网的虚拟性,易造成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2)提出的对策或建议:
首先:要重视互联网对人类带来的重大影响,以主动积极的心态迎接这一挑战。
其次:必须加强网络教育,引导上网者对大量的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可以在德育课中增加网络操作“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其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
其三:细心观察,取得家长配合,及早避免和矫正“网络成瘾症”。
本题解析: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注意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