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分别进行了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
A.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B.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C.都符合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0年过后,美国经济在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虽然清教徒传统的价值观念仍在农村中流行,但在城市中的主导道德观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以及享乐之风盛行……
——《环球时报》(2002年3月18日)?
材料二:要清除妨害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自由流通,势将减少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额的障碍;要通过发展产业组织,促进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罗斯福的坚决反对者,报业大王赫斯特说“新政”就是苛政(RawDeal);不是榨取富人(SoaktheRich),而是榨取成功者(SoaktheSuccessful)。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约翰·根室说他所听到的关于“新政”的最好定义,是说“那是一些没有骨气的自由派为了那些失魂落魄的资本家而去拯救资本主义的一种企图”。另外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
——《环球时报》(2002年3月18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克服经济危机的基本思想。这种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呈什么趋势?(2分)
(3)材料三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4)你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5分)
参考答案:
(1)原因:股票投机狂热和大量发行债券;城市中主导道德观念变化巨大,发财心理,犯罪活动及享乐之风盛行。(4分)
(2)思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分)趋势: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方向发展。(1分)
(3)不正确。(1分)赫斯特等人是站在一些垄断资本家局部利益立场上对罗斯福新政的攻击。(2分)
(4)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但是它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3)国家立法。
(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创建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2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民主党每周广播讲话重申他的最新“经济振兴”计划,透露至少创造250万个就业岗位的5点具体构想: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21世纪的学校”;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网络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
材料二 这场席卷全球的最大金融危机至今仍未止息,2010年2月15日,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等
请回答:
(1)简要比较材料一中奥巴马计划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相似之处。与罗斯福新政相比奥巴马的计划有何新特点?(8分)
(2)据材料二,指出各国领导人应对危机的策略。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他们采取上述策略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相似之处: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2分)加大政府的公共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分)创造了就业机会(2分)。新特点:重视发展教育与科技 (或科教兴国);注意节能。(2分)
(2)策略:加强国际协作,共同应对危机。(2分)
原因:吸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深刻教训;(1分)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联系密切、利益相关。(1分)
本题解析:(1)奥巴马的措施主要是从加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等方式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努力创造就业机会。这些都与罗斯福新政一致。从奥巴马措施的内容中可以看到,奥巴马措施的时代新特点为重视发展教育与科技 (或科教兴国);注意节能。(2)材料二体现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努力解决金融危机。原因可以从历史教训和当今的国际发展形势要求两个方面来分析: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联系密切、利益相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和准确的理解材料。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评价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某个时期的美国幽默小品写道:“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 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出现了1825年经济危机
B.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上述现象
C.当时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D.上述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状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