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是(?)
A.纽约股价狂跌,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B.大量工人失业,破坏了消费能力
C.工商企业大量破产,生产锐减
D.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破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发达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的实质是
[? ]
A.实行国有化?
B.变革经济体制?
C.调整生产关系?
D.制定经济计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下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认为,经济民族主义没有使各国取得增加(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结果,结果恰恰相反:1929-1933年,世界产量降低了38%,贸易额减少了66%以上。据此判断,这里的“经济民族主义” 实际上是
[? ]
A.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贸易保护主义思想?
D.计划经济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是的,我们可以!”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文摘
(1)材料一中“新的政策”是指什么?该政策“新”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1985年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一战前的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米,为西方国家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全球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为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曾进行过什么改革?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注: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新的政策:罗斯福新政。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问题:经济发展极为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结果失败,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3)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原因: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4)启示:经济体制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或经济改革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要善于总结和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教训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