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大臣不是监察官员,枢密使负责地方军事,也不是监察官员,②④不符合题意要求,①③两项分别是中央和地方法定的监察官员,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血缘、门第、等级。(2分)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2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材料一反映的是先秦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实际上是贵族政治;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分察举(自下向上推荐)和皇帝征召(自上向下招聘)等,重“孝廉”,德才皆备,因此标准从门第到德才皆备,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原创)《新唐书·百官志一》记载:“户部尚书一人,正三品……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据此判断,户部尚书的主要职能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关键信息“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可知,户部尚书主管主管全国土地、户口、赋役等经济命脉,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长。所以只有C选项最贴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依据下列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依据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三幅图片中共同主题的历史变迁信息并进行分析说明。
要求:主题必须吻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主题:19世纪60年代前中国人的天下观念(或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3分)
先秦时期:中国被想象为世界的中心、文明的中心。这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工具的落后,对外部世界了解有限。(3分)
明代后期: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新航路开辟后先进的世界地理观念,中国传统夷夏观受到冲击,中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3分)
晚晴时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逐渐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中国不是世界文明的中心。(3分)
本题解析:注意审题,首先依据图片信息,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通过观察可以看出三副图都反映了不同的时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进而概括出主题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其次分别提取每一幅图片反映的信息,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即可,如图一是先秦时期,中国被想象为世界的中心、文明的中心。这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工具的落后,对外部世界了解有限。图二是明代后期,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新航路开辟后先进的世界地理观念,中国传统夷夏观受到冲击,中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图三是晚晴时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逐渐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中国不是世界文明的中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两次鸦片战争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材料一 14世纪以来的五百多年间,中国处于明清时期,西方则是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近代历史阶段。在这五百年间,中国和西方都经历了君主专制加强和民主主义的发展。政治上的变革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变迁。
明清两代为期五百多年。这五百多年的历史发展是极不平常的。它苍黄翻复,屡有兴衰交替,又是从古代社会进入近代社会的转折时期。而在这五百年西方社会发展迅速,中国社会的变迁却相对缓慢。
⑴结合史实,从明清(前期)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分析,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缓慢的原因。(9分)
材料二 秦人知农弃桑,衣源未开,利缺其半。况今生平日久,生齿益繁,仍守一耕,治生无增,岁计无加,诸凡之费,皆取给于此,所以衣食两艰,丰凶并困。……(桑树)无论墙下路旁,垄畔田边,悉皆种植;既不侵地,又不妨农,旷土皆化为锦绣之资。
——清·杨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