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五)
2020-01-28 22:51:17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理学即是三教合一的新儒学,三教指( ) ①儒学 ②道教③佛教④基督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荀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荀子认为统治者政治上应该怎样做?(2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1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1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认识。(4分)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16世纪以后陆续来华的耶稣会士将中国的《四书》、《五经》带回欧洲并译成拉丁文字,使欧洲人可以直接接触中国的哲学伦理思想。一些传教士所写的较高水平的关于中国文化的著作,在西方也产生了颇大的影响。……有不少人认为,中华文明是更开明的文明,有不少可学的东西。正是在这种认识的背景下,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在欧洲文明史上,欧洲大地上出现一种对非欧洲文明的“热”是罕见的,它冲击了欧洲人自认为理所当然的“欧洲文化优越感”。 ——马克
4、选择题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最不相符是( ) A.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B.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C.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D.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
5、选择题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的主张
| 孔子的思想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
B
|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举贤良对策》等书籍
| 儒学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
|
C
| 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欧洲得到了弘扬
|
D
|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 宗教改革在德国拉开了序幕,成为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运动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