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造成“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得到新任最高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B.商鞅得到广大秦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C.反对变革的保守势力遭到彻底打击
D.变法措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不对,自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新任国君下令处死;B不对,这不是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C不对,商鞅之死就是保守势力反扑的结果;D正确,变法措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是成功的主要原因。
点评:商鞅变法的成功原因
(1)顺应历史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这是成功的主要原因。
(2)商鞅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大无畏的精神。
(3)商鞅变法的内容深入人心。
(4)法家思想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派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扫除了变法的障碍。
(5)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以及对商鞅的支持重用是变法的后盾。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一位史学家说:“公元前356年是改革家商鞅开始革命性地变革秦国制度的年代。”商鞅变法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
A.奖励耕织
B.奖励军功
C.废井田,开阡陌
D.建立县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材料信息“革命性地变革秦国制度” ,可知是指商鞅变法废除了秦国的奴隶制,而确立封建制,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废井田,开阡陌,即废除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确立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理论基础是
A.儒家学说
B.兵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道家学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的时,出现了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新法必定失败。
——摘自新浪网读书博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7分)
(2)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是当时非议最大的改革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1)表现: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授爵制;实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4分)
因素:是否有新生力量的支持(或是否有支持或推动社会变法的社会基础)(3分)
(2)青苗法实施后,许多地方官员强制农民“借贷”,民众没有从中得到实惠,缺乏社会(群众)基础;青苗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抵制和反对。(4分)
本题解析:(1)表现: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所以根据题目要求,是要回答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现有体制应该指的是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所以结合所学应该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授爵制;实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因素:根据材料中的“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的时,出现了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等信息可以知道核心因素应该是是否有新生力量的支持。
(2)理解:根据材料中的“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再结合青苗法实施后的史实,许多地方官员强制农民“借贷”,民众没有从中得到实惠,缺乏社会(群众)基础;青苗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抵制和反对。所以“青苗法”是当时非议最大的改革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
A.废井田开阡陌封疆
B.“世卿世禄”制
C.推行县制
D.连坐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题中是“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由此可知D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