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整理的中国1800-2008年城市化比率(%)表。推进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因素不包括
注:规模达一万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一化三改造
C.文化大革命
D.乡镇企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城市化进程是指伴随近代工业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镇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城市青年下放农村当改造农业生产的知识青年,从理论讲正好是逆城市化进程,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均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当然也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但与题意要求不符合。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国工业化进程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
A.将占有的“公田”据为己有
B.通过接受赏赐获得土地
C.土地兼并
D.驱使流民垦荒获得土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地主阶级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地主阶级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土地兼并。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朝时期曾定都在河南安阳
B.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了宋国
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
D.周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商王盘庚把商朝的都城迁到了殷(现河南安阳西北),A项正确;西周分封制分封的对象包括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而宋国即是商朝旧贵族微子启的土地,故CD两项正确;B项“商王的子孙重建了宋国”不符合史实,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农业发展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主要原因一般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所以选D。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相当成熟,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故选B项。原始社会主要是以石器、木器为主;CD项秦汉时期及以后早已广泛普及铁器。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中国古代的冶金业在春秋时期主要表现为青铜冶炼业,因此,春秋以前也被称为青铜时代。此外,应该知道,我国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每种手工业的特点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