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34年《申报》报道:“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为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到高跟皮鞋的最末一寸至,差不多除了她们故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用品”。它主要反映了当时
[? ]
A.西方的商品大量渗入中国市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B.主张抵制日货,支持民族工业
C.社会上崇洋媚外现象严重
D.中国上层社会富足腐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 ]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光绪帝的英语教师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去上海过程中吃西餐的体验:“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了
[? ]
A.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B.传统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冲击
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不同年代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成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种种压力面前,口口口口不久,口政府下达了一道口口,云:“……凡我臣民,均准其自由剪发。”因为空缺部分的文字模糊不清,小明就请教了历史老师。下列老师的说法,准确的是
[? ]
A.不剪辫的,就以违法论处
B.反映了清末中国社会风俗的改良
C.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底层的反清思潮
D.政府是指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