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答案: ? 理论来源 基本主张 实践过程 结果 孙中山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反对北洋军阀争取民主共和 ? 毛泽东 ? 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本题解析:本题以表格比较的形式考查孙中山和毛泽东的革命贡献和区别。学生既熟悉又有一定难度,关键是表达要到点到位。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近代两位著名的革命家,领导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两次巨变,代表了两条革命路线。在不同的思想和信念指导下,他们有不同的实践行为,产生了不同的革命结果。孙中山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指导下,在中国开展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果失败;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面是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两幅新闻报道图片,它们所反映的历史面目
 A.左图是虚假的,右图是真实的 B.左图是真实的,右图是虚假的 C.左、右图都是虚假的 D.左、右图都是真实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左图“水稻亩产三万多斤”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报道是虚假的;“大跃进”时期提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右图居民把家里的铁具送去大炼钢铁的场面是真实的。故选A。 点评:“大跃进”运动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几年内赶英超美;农业“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它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政府借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此举最能反映的历史特征是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设立自由贸易区给予外资外商更多的优惠和便利。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建国后初期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是在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分)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中,中国文化指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封建文化,……是一种道德伦理型的政治文化,它在维护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的延续的同时,也抑制甚至窒息了中华民族的天性发展和文化创造力。 ——任伟《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回顾》 (1)依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归纳中国文化的内涵。(6分) 材料二 具体到近代早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问题……我个人以为:人类历史上所曾出现过的各个伟大文明中,其中只有西欧是最早(也是惟一自发地)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的。然而问题却在于,一旦有了某个文明早着先鞭,率先进入了近代化,则别的文明也必将步它的后尘步入近代化。近代化是惟一的历史道路,其间并无中外之别、华夷之辨。民族特色当然是会有的,但那只是近化化过程中的不同形式或风格,究其实质并无二致。 ——何兆武《中西史化交流史论》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是最早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8分) (3)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相比,概括指出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民族特色”。(6分)
参考答案:(1)政治上维护宗法家长制、封建专制统治;经济上一封建小农经济为基础;思想上一儒 家思想(仁义道德)为核心。 (2)14世纪以后,欧洲先后进行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神学思想 和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了近代民主思想;17世纪后,欧洲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形式的革命和改革,夺取政权,建立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18世纪后,通过工业革命和大机器生产,逐渐实现了工业化;社会生活方式日益近代化。 (3)中国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侵略的逼迫下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被迫进行的;中国近代化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或:肩负着民族解放和近代化的双重任务);经历了先器物、后制度、再思想的演进过程。
本题解析:(1)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即中国文化所维护的政治统治、产生的经济基础、文化核心三方面回答;(2)近代化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西方最早走上近代化主要体现在思想文化上:人文主义的发展、民主思想的传播;经济上最早走上工业化,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等。(3)中国的近代化,结合所学可知开启时具有被动性、内容上肩负着民族解放和近代化的双重任务、过程上经历了先器物、后制度、再思想的演进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