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当时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这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
——摘编自《广州十三行》
材料二 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表(部分)
年份
| 总计(包)
| 从广州出口
| 从上海出口
|
数量(包)
| 百分比(%)
| 数量(包)
| 百分比(%)
|
1943
| 1787
| 1787
| 100
| —
| —
|
1845
| 13220
| 6787
| 51.3
| 6433
| 48.7
|
1846
| 18746
| 3554
| 19.0
| 15192
| 81.0
|
1853
| 62896
| 4577
| 7.3
| 58319
| 92.7
|
1856
| 79196
| —
| —
| 79196
| 100
|
——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三 1950年至1988年广州对外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和占全国外贸年均比重统计表
年代
| 1950—1957
| 1958—1965
| 1966—1971
| 1973—1977
| 1979—1988
|
年均增长率
| —1.7%
| 17.16%
| 3.26%
| 20.65%
| 23.20%
|
占全国外贸年均额比重
| 4.63%
| 5.02%
| 4.41%
| 5.78%
| 7.86%
|
——摘编自洪淮胜《解放以来的广州对外贸易》
(1)据材料一,简析18世纪后期广州十三行贸易繁盛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1843—1856年问中国生丝出口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上世纪50至80年代广州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率的变化趋势。(2分)
(4)概述材料所述三个历史时期广州在全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6分)
参考答案:
(1)政府只许广州对外通商,特许“十三行”垄断外贸;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4分。每点2分。若答“政府推行闭关政策”给1分。若答“拥有环球贸易航线,与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给2分)
(2)情况:生丝出口量逐年增长;生丝由广州出口转向上海出口。(4分)
原因:五口通商(上海开埠);上海具有区位优势。(2分。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
(3)年均增长率虽有起伏,但总体呈增长趋势。(2分。若只分段表述,未答出总体趋势的给1分)
(4)从18世纪后期到鸦片战争前,广州是全国唯一的外贸中心(居外贸垄断地位);鸦片战争后,广州丧失了中国外贸垄断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外贸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中国外贸中占有重要地位。(6分。每一时段2分。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清政府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当时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即可归纳出政府只许广州对外通商,特许“十三行”垄断外贸;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从表中总计一栏可以看出生丝出口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后两栏可以看出从广州出口的比重越来越小,而上海逐年上升,可以得出生丝由广州出口转向上海出口,结合所学即可以得出五口通商(上海开埠);上海具有区位优势(3)需要注意的是1966—1971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出口总量还是在不断的增加。由此得出年均增长率虽有起伏,但总体呈增长趋势(4)依据前三问和所学知识即可得出从18世纪后期到鸦片战争前,广州是全国唯一的外贸中心(居外贸垄断地位);鸦片战争后,广州丧失了中国外贸垄断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外贸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中国外贸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海禁;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南京条约》·五口通商。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苏俄(联)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种类最多的时期是
A.1918年~1920年
B.1921年~1927年
C.1928年~1936年
D.1936年~1941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是汉魏时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局部)。学者认为这是拉弓射箭时使用的护臂。《史记·天官书》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据此,则该织锦

A.表明中国丝织业技术已登峰造极
B.说明汉魏流行的字体是隶书
C.表达出为军国大事祈求祥瑞的意思
D.体现了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