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遏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偏远落后,不被中原各国看重(政治、外交地位卑微)。
(2)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军功地主势力上升。
(3)奖励军功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养成了秦军好勇斗狠的特性。实行暴政,二世而亡。(答具体内容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 ]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
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