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古代中西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都出现过贵族政治逐渐削弱的现象。下列事件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嫡长子继承制度确立
B.“解负令”颁布
C.雅典陪审法庭设立
D.《十二铜表法》颁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是中国奴隶社会之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贵族政治强化的事件,即符合题意的答案为A;BC项是古代雅典梭伦改革打破奴隶主贵族经济特权和司法特权的事件,D项是古代罗马打破贵族司法垄断的事件,这三项都和题干有关。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 “敌人之声”
B.“敌人之声” “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
C.“伙伴之声” “兄弟之声” “敌人之声”
D.“兄弟之声” “敌人之声” “伙伴之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 1950 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结成了全面的同盟关系,当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兄弟之声”。 到了50 年代末、60 年代初,中苏关系却发生了逆转:党际的友好变成了公开的论战、国家关系上的同盟变成了互相拆台和攻讦 ,贸易急剧下降 ,军事摩擦不断,1969 年双方更是发生了直接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敌人之声”。苏联解体后,世界处于错综复杂的变革,在霸权和反霸权的格局下,中国和俄罗斯是都希望构建一个平等的和谐的世界政治格局,两国建立起战略协作关系,让中国和俄罗斯两个世界上重量级的大国走到了一起,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伙伴之声”。 故选D。根据以上分析,ABC都是错误的。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就签订了同盟条约,建立了同盟关系。到了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破裂,这经历了由兄弟之声到敌人之声的转变。到了20世纪后期,中苏关系缓和,苏联解体后,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进入了伙伴之声的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当代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的根本原因是( )?
A.联合国职能的加强
B.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C.各国经济发展的排他性
D.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当代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主要的创举是( )
A.实现农业合作化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
D.进行三大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创举”两字的含义,是指此前没有出现过的具独创性质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
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汉武帝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刘非服从自己的统治。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大一统”的观点正是适合于此。A项为老子的观点,B项为韩非子的观点,D项为朱熹的观点。因此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