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书法。依据所学可知,楷书字形方正,规矩平整,从题干中的两幅书法来看应属于楷书。所以应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6分)科学技术、教育和学术理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下列问题。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材料四: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中西科技的差异。(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科技水平的地位发生的变化。(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说明“16世纪以后,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的原因。(6分) (4)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个人因素四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诞生和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5)基于以上分析,请你简述从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6分) 参考答案:(1)差异:中国科技多是经验的总结,仍是传统科技。(2分)西方科技重视实验以及规律的总结,属于近代科技。(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材料的内容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二者的根本差异,即西方是以自然科学为主的近代科学而中国则是沿袭传统以服务农业生产为中心的传统科学。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日本某古寺留存有一份文件记载:“癸丑,春三月,明州(今宁波)来船二艘。其中,祥兴号满载丝绸、陶瓷,另附铜钱七万,《史记》、《汉书》、《三国志》各十部;《四书集注》百部;佛教经典数百部。”这一记载的事最早可能出现于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文学。依据所学,《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与“五经”于一体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故题干材料所反映的事最早应是宋代。所以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代文学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字体演变的先后顺序是:①甲骨文 ②隶书 ③小篆 ④楷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甲骨文: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又称为“殷墟文字”、 “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2.大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石鼓文”。3.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4.隶书: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5.楷书:宋宣和书谱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诞生于汉末,历经魏、晋、南北朝的成长壮大到隋、唐极盛,成为占据汉字主导地位且应用范围最广、使用历史最长的现代汉字书体。6.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狂草出现于唐代。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几项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指南针(司南)出现
③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资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