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一九九二年义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美国史学家说:“由于其众多的人口,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
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增强企业活力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可以看出在计划经济下国家对企业管的过多过死,使企业缺少活力,改革要改变这种管理体制,所以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实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地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情况对比表”。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交售粮食
|
1976年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
|
1979年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30000斤
|
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农村经济改革。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分析,197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改革开放,在农村中开展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取得巨大经济成果。故选C。A项并非主要的原因,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政策的变化;B项错误,并非说的是根本原因,而是直接原因;D项是在1979年之后。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9年开始,城市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走的是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的路线。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