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魏晋时期依据门第选官制度的相关内容,这种制度名称是九品中正制。AB两项是依据名声与才能选官的制度。D项是依据才能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官。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可以表现为三个阶段(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有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疏”的正确解释是
A.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问题的一种文体
B.陈述某种意见和事情的一种文体
C.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D.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上级的一种文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只有C符合“疏”的文体解析,A是“策”,B是“表”,D是“谏”。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共有儿子26个,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可知晋武帝之所以没有更换太子主要是听从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建议。A项没有分出嫡庶长次,不符合题目的条件限制。晋武帝听从了皇后的建议,因此C项也不合要求。太子司马衷天生痴愚而最终仍为太子,所以不是尚贤原则,排除D项。故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被称为“书圣”的是
A.赵孟頫
B.王羲之
C.王夫之
D.颜真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书圣,指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因此选B。
考点:王羲之
点评:书法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2)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这时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秦始皇陵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