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代的政治制度。明袭元制,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由于丞相权势过重,威胁君权的高度集中,为此,明太祖借口胡惟庸案,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所以应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的皇帝是 (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并形成“中朝”与“外朝”。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以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三个异姓贵族取代姬姓晋国)作为春秋战国分期的标准,这反映出司马光认为
A.礼制的破坏是当时历史分期的重要标志
B.三家分晋是历史的进步
C.三家分晋宣告分封制结束,封建制确立
D.应该维护西周的分封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礼乐制度。由材料可知,瓜分姬姓晋国的是三个异姓贵族,这就打破了西周时分封的姬姓诸侯的世袭制,破坏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即打破了西周以来依靠礼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统治秩序,故A符合题意。三家分晋从破坏旧的奴隶制度来看是历史的进步,但从一个大的诸侯国分裂成三个小的诸侯国的角度来看就违背了统一的潮流,那就不是历史的进步了,故排除B。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崩溃,但并没有结束,否则就没有汉代的郡国并行制了;封建制的确立标志,主要看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即土地私有制是否已占主导地位,而不是三家分晋,故C项表述错误。将分封制的崩溃作为时代的划分标志不能反映出其是否主张维护分封制,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康熙帝的行为属于维护国家主权的典型表现
A.亲自东巡,了解敌情
B.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迫使对方谈判
C.签约时使用“中国”这一国号
D.极力维护满州的统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各选项,题干提出“维护国家主权的表现”,以现在的眼光回头审视那段历史,应该是康熙帝超越清王朝这个封建王朝的一些言论或行为,分析四个选项,只有C项签约时使用“中国”这一国号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和题干联系是最密切的,充分体现了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答案为C。
考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四个选项中选出最贴合题干的,并且要站在中华民族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分封制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现象中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趋于崩溃的是:
① “周郑交质,射王中肩”
②“烽火戏诸侯”
③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
④“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只是的迁移和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答案①是正确的,主要说明周天子和郑国的国君是地位平等的,双方互换人质的事情;②是西周最后一个王,周幽王的事情,这看不出;③主要讲到了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问题,材料正式反映了分封制度的衰败问题;④宗法制度的内容,与题无关。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