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表明他的思想
A.完全不同于先秦儒学
B.融合道家、法家等思想
C.突出人伦道德观念
D.顺应“三教合一”潮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由题干中“天不变,道亦不变”、“ 正法度之宜”等信息可以看出董仲舒的思想融合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荀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体现了法家的治国理念。只有C符合法家代表人物。A是墨家,BD是儒家,因此都与题意不符。
点评:用表格法识记。
思想家
所属学派
主要思想主张
孔?子
儒家
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孟?子
儒家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
儒家
仁义、王道、以德服人、“君舟庶水”、性本恶、礼法并用
老?子
道家
道、无为而治、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等
韩非子
法家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改革变法
墨子
墨家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中国1957年农业产品产量
产品
| 1957年产量
| 比1952年增加(%)
|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
粮食
| 1.95亿吨
| 19
| 30
|
棉花
| 164万吨
| 26
| 93
|
?
材料二 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的变化
?
(1)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3)材料三中,从图1和图2的信息看,当时中国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它与原有的制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分)它的实行具有什么样的意义?(2分)
参考答案:(1)问题:1957年农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1分)
原因:“一五”计划的完成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3分)
(2)变化:1958年至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1分)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3分)
变化:1960年至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1分)
原因: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2分)
(3)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相同点:土地公有制(1分)不同:由集体经营到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2分)意义: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2分)
本题解析:(1)由表格的数据可知,1957年粮食和棉花的产量都比1952年增加,也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这说明了1957年农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这是因为从1953年起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了三大改造,特别是对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
由图表的变化可知,1958年至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1958年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1960年至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这是因为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从图片的文字“安徽凤阳”“分田到户”等信息可知,当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与以往制度的相同点在于土地都是公有制;不同:由集体经营到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欧洲共同体成立后,在哪些领域进行了合作①建立关税同盟②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③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④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欧共体下的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的加强合作,比如经济上资源、科技的共享等,但各成员国并没有完全的跨越自己的主权、独立。欧共体下的法国还是法国,德国还是德国,故可以把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排除掉,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32分)党的十七大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尚书》
材料二?“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余对于临时约法之不满,已如前所述,则余对于此与革命方略相背驰之约法,又何为起而拥护之?此读者所亟欲问者也。余诸郑重说明之……故《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袁世凯毁弃《临时约法》,即为违背誓言,取消其服从民国之证据,不必待其帝制自为,已为民国所必不容……余为民国前途计,一方面甚望有更进步、更适宜之宪法,以代《临时约法》,一方面则务拥护《临时约法》之尊严,俾国本不因以摇撼,故余自六年至今,奋发以一身荷护法大任而不少挠。?——孙中山
材料四?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五?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为了巩固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秩序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为了惩治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材料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一中的“民主”与材料二中的“民主”的含义有何区别?(4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颁布的《临时约法》有何缺陷?(3分)“奋发以一身荷护法大任而不少挠”,孙中山坚决护法的原因何在?(6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们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的?(6分)
(4)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提出了什么任务?(4分)
(5)根据材料五、六归纳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6分)并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从古到今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3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中的“民主”指君主,最高统治者。材料中的“民主”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包括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4分)
(2)缺陷:违背革命方略;没有明确规定反帝反封建;没有保障人民权利实现的途径;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3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原因:《临时约法》是实现南北统一的条件;维护革命成果,防止专制独裁;《临时约法》是制定更进步更合国情的宪法的基础;维护宪法的尊严,巩固民主共和。(至少3点,最多6分)
(3)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分)
(4)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律。(4分)
(5)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6分)
发展轨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向资产阶级议会制度过渡,最后发展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