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反映的是清代鸦片战争前涉外司法诉讼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国在华攫取领事裁判权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A项排除;C项“较西方先进”说法无从体现;D项“以贸易纠纷为主”无从体现;题干反映的历史现象中主要是依据本国法律,但是四分之一的案件仍有外国人审理,说明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秦朝在交通方面的贡献,除开凿灵渠外还有(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古今中外历史上发生过众多政治改革,借鉴、汲取其经验教训对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大有裨益。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2)材料二中军机处设置的最初原因及主要职能是什么?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分)
材料三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4分)该宪法的实施对美国有何积极作用?(4分)
材料四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试权和监察权的五权分立的共和制政治。 ——《孙中山全集》第1卷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简单概述孙中山为创立和维护共和制作了哪些努力?(6分)
参考答案:
(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6分)
(2)原因:对西北战事的保密性需要。(2分)
职能:笔录皇帝的旨意并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2分)
说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分)
(3)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4分)
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美国的长期繁荣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
(4)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继续革命。(6分)
本题解析:第一问要求准确记忆重要历史知识,难度较小,要结合材料和所学作答,注意时代限制。
第二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问难度小,可结合材料归纳。
第三问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前半部分指国家体制,后者指权力分配,再回扣所学。
第四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问难度小,注意提问要求中的“创立”和“维护”。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美国1787年宪法;辛亥革命
点评:材料解析题一定要能准确理解材料表达的含义。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其思想和革命活动是重要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史学家吕思勉认为:“自秦统一全国起至东汉分裂以前止,这一时期是中国初入于平民政治的时代。”此“平民政治”在当时实际是指( )
A.分封制
B.军功授爵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由材料“秦统一全国起至东汉……初入于平民政治的时代”可知,“平民政治”实际上是指郡县制。郡县制下,皇帝掌握了官员的任免权,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西周的井田制和王莽企图实行的王田制的相同点是
A.都是土地国有制
B.都旨在限制土地兼并的发展
C.都违反历史发展的规律
D.都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题意在考查考生的比较能力。题干的题眼是“相同点”,题项摆出类似同点;经分析可知;B、C两项不符合西周的井田制,D项不符合王莽的王田制,A项是“井田制”和“王田制”的同点,A项是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