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明清时期,一些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使得这些地方成为工商业的中心,所以导致大城市的经济中心地位被削弱,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徽商兴盛于明代,清乾隆末年处境愈来愈困难,鸦片战争后加速衰败。徽商的经营理念是“贾道儒行,以人为本”,该理念反映了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选项,AB明显错误,与时代不符;徽商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而不是传统文化,故贾道儒行,以人为本”反映了“传统商业与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所以C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三: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四: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五: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六:“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王朝》
请回答:
(1)材料1、2、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4、5、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你认为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4分)
(3)材料6反映了什么思想?(1分)请简要评价此思想。(4分)
参考答案:(1)现象:反映了在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2)现象: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原因:经济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是为了防范外敌,维护封建统治。(6分)
(3)重农抑商思想。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但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是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5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中“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可知出现了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第(2)题“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可知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第(3)题从“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可知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根据所学知识概括。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公元前119年,“骞因分遣副使使身毒(古印度的别译)及诸帝国”;“武帝时,身毒国献连羁,皆以白玉作之”。(《史记》、《西京杂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中印两国都是历史上的文明古国 ②中印两国很早就有交往,历史悠久
③佛教在中印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④早在西汉时就有中印交往的明确记载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现代史》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