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2020-01-29 00:07:41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为王臣。”(出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材料“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提取关键信息:“擅自署置”、“贡赋不入 于朝廷”、“实非王臣也”可以判定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选B。其它各项明显错误。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此题实际考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矛盾斗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一对矛盾斗争,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削弱。此外,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也是重要的内容。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汉朝实行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制度,这个制度就是…( ) A.刺史制度 B.察举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设立中朝机构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时期在地方设置了“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这一举措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选A,B C D三项不属于监察制度。 考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是为强化皇权而设立的,本质上是加强专制主义统治的手段,并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但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官员的腐败,对现今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借鉴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元朝的中书省实质上是继承发展了唐朝的职能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元朝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这与唐朝时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六部极为相似。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汉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是( )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按军功授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汉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故选B。A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按门第选官的制度;B项是西汉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以德行作为标准选拔官吏;C项是隋唐以后实行的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的制度;D项是战国时期实行的军功爵制,奖励军功。 考点:古代额选官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等,每一种制度都是把官员的品德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一些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考试的重点,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3分) (2)针对据材料二中的 “诸侯更相诛伐”现象,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2分) (3)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1)制度:分封制(1分); 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分) (2)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 (3)特征: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3分) (4)认识:官僚体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2)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封建子弟”不难判断出该制度的名称。至于该制度的特征,可根据关键词句“封建子弟”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从血缘关系和内部等级两方面组织答案。 (2)注意提取材料信息“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说明王室的衰落;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 “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说明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都必须通过任命”等关键词句组织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评价一个历史事件注意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根据材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官僚体制一方面维护了国家稳定,加强中央集权。另外一方面却强调了专制,概括归纳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地方制度·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