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下列言论与亚里士斯多德思想相近的是: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B.志不强者智不达
C.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出自法家,主张严刑峻法;B出自墨子,意思是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C出自道家庄子,意思是从宇宙本体之道的高度俯观万物,万物没有贵贱;D出自儒家孟子,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因此D符合题意。
点评:要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可以以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图8中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人民公社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损害农民的利益,AB不符合,排除;人民公社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土地公有制,D项不符合,排除。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这里的“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它
A.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曾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职能
C.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其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排除B。两次国共合作分别发生于1924年到1927年大革命时期和1937年后的抗日战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联系题干所述,这一重要作用应该是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所以答案为A。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要求学生在充分掌握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认识和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我们学习研究历史,是站在今天来看过去的,这就容易犯两个错误:第一,拿今天的标准来要求前人,不理解前人的艰难。再一个是从后往前看,已经知道了结果就很容易做事后诸葛亮,去苛责前人。”材料强调研究历史
A.要从后往前看,与时俱进
B.要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考察
C.要注重历史实践,体验历史真相
D.不能主观臆断,想当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强调现在研究历史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今天的观点来评判古人或古代历史事件,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此应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考查,才能更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写到:“尼克松及其顾问不认为把共产党视为敌友兼具的对象去对待有任何矛盾之处。”试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处理与中、苏、越等国之间关系的实例,说明美国政府是如何实践这一理念的。(6分)分析美国政府这样做的原因并简要评价之。(8分)
参考答案:说明:①1972年,尼克松亲自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②1973年,美国开始从越南撤军,结束了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战争状态。③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采取守势,同苏联就限制战略核武器等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6分)
原因:①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长期陷入越战泥潭,经济实力下降。②苏联加紧发展军事力量,美国的军事实力相对下降。③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实力增长,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④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4分)
评价:①这是与当时美国实力相应的外交思想,实力是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基础;②尼克松总统的外交活动是大胆、灵活、务实、有远见的。③有利于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进行正常、平等交往。④搁置意识形态分歧,解决阻碍国家正常交往的实际争端,与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一致的。(4分)(其他认识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背景材料式观点论述分析题目。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楚材料观点:不认为把共产党视为敌友兼具的对象去对待有任何矛盾之处实际就是为了国家利益可以改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组织答案就相对容易。
第一问可以结合课本有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中关系、美苏关系、美越关系的知识回答。
原因分析要注意运用外交关系理论“外交政策的调整基于国家利益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结合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分析。
评价富有开放性、弹性,结合政治相关知识组织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