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1年,英国学者罗林生译出了坐落在今伊朗哈马丹(近两河流域)附近贝希斯教摩崖石刻上的文字。后经其他学者的不断努力,最终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根据所学知识和有关信息,可以得出贝希斯教摩崖石刻上的文字是
[? ]
A.印章文字
B.玛雅文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变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他获取史料的重要方式是
[? ]
A、考古发掘?
B、实地调查?
C、道听途说?
D、文献查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下图,195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

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别甲兵大定!”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3300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那么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到2500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铸、凿各种刀具,从而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材料二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
材料三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论郭沫若三十年的学术争鸣》

墨子
请完成:
(1)材料一的内容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材料中信息所体现出的历史现象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沫若将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的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段历史的评价,甲乙两组进行讨论,甲组给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乙组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如果你是此次讨论的参与者,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最有价值的材料是长沙出土的铁锄。理由:第一手材料;实物史料。
(2)铁制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3)第一,都是社会巨变时期;第二,社会阶级构成都很复杂,新旧阶级在历史舞台上都很活跃;第三,思想都很活跃,各种流派交相辉映。
(4)一方面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转型时期,生产力得以发展,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进步,分封制崩溃,郡县制逐渐形成。在文化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另一方面,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进步和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从司马迁著《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到刘知几著《史通》阐发历史通识,形成系统理论,我国史学历经
[? ]
A.100多年
B.300多年
C.800多年
D.1200多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