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7年6月15日,外交部长杨洁篪曾说,该组织成立6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区域组织之一,“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精神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广泛认同,成为国际间发展关系的准则。杨部长所说的“该组织”指的是
A.欧共体
B.上海合作组织
C.不结盟运动
D.联合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2001年6月14日,“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15日,6国元首举行了首次会晤,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告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对内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文明多样性、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对外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开放等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6分)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材料2: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3: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8年5月29日,是“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2008年恰逢安理会授权向中东派驻第一个维和行动60周年。中国近年来对维和行动的参与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请回答:
(1)“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何时得到根本改变(1分)?建国初期,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有哪些?(4分) (2)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分)?
(3)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新发展?(1分)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时期我国外交的主要活动(3分) (4)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新中国成立后(1分)。建国第一年与17国建交;周恩来访问印度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五大国身
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4分)
(2)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的资本主义霸权地位面临着
严峻挑战;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美国陷于侵越战争的泥潭中(5分)
(3)外交政策:实行不结盟、无敌国的全方位外交(1分)。
活动:推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
邻友好关系。(3分)
(4)弱国无外交;国家主权独立和实力的增强是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保证。(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联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可知是新中国的成立;第二小问联系新中国成
立初期外交关系的史实来归纳即可,可得出建国第一年与17国建交;周恩来访问印度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主要原因联系所学知识从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来分析即可,从中国和美国两个方面来分析,如中国综
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的资本主义霸权地位面临着严峻挑战;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美国陷于侵越战争的泥潭。
(3)第一小问联系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可知是实行不结盟、无敌国的全方位外交;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中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8年恰逢安理会授权向中东派驻第一个维和行
动60周年。中国近年来对维和行动的参与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推行“以
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4)旧中国“跪着”办外交说明了弱国无外交;当前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源于我国的国家独立和实力的
增强,这说明国家实力的增强是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保证。
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
交活动·不结盟、多边外交、区域合作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 ]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 ?
C.以五大国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D.成为第三世界的突出代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初,中苏双方在友好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宣布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认为:两国边境和地区之间的往来与合作是中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表示愿意进一步发展两国军队之间在各个级别上的友好交往,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并考虑两国承担的国际义务进一步加强军技合作。双方表示,中俄发展军事关系和进行军事技术合作不针对任何第三国或国家集团……”
——1996年4月《中俄联合声明》
材料三:今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这60年,是世界局势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60年;是中俄两国人民上下求索,奋发图强的60年;是中俄关系历经曲折,走向成熟的60年。
——2009年10月温家宝在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的主要特点及对新中国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中俄关系有何新的变化?新时期的中俄关系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新时期中俄关系出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同盟(结盟)关系。影响: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有力地支援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2)变化:中俄建立起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特点: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
(3)新中国成立初期结盟的原因: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两大阵营尖锐对峙;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包围。新时期不结盟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新时期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某高中历史探究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的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近代西方是依靠对外侵略与扩张来实现自己的大国梦的;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走和平崛起发展的道路,与西方国家、苏联的道路截然不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有利于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所以应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