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我国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先后通过宪法修正案,调整、充实1982年宪法的内容,使这部国家根本大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情况”,这说明中国
A.现代化发展使宪法逐步完善
B.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
C.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文字信息显示1988年以来,中国先后四次修改完善1982年宪法,这是宪法本身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致,所以A项说法最符合题意,B项在1982年宪法颁布后即已实现,C D两项与题意无关。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批驳,某一学派代表人物在批评另一派别时曾提出
“……是无君也;……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下列主张与提出者同一派别的是
A.“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B.“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D.“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无君也;……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是儒家的主张,A.“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是老子的;B.“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是儒家的;C.“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是墨家的;D.“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是法家的。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互不侵犯
D.反对霸权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从中国近代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有( ?)

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国人希望能够重整海军,扬我国威的愿望
②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群众性的爱用国货运动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地位,采取发展工商业的措施,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图片“救国”等信息也可以看出实业救国是当时社会进步的潮流。而①③都不符合当时的史实,B正确。所以本题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14至1919年的历史事实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严重障碍是(?)
A.封建主义的压制
B.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C.封建官僚的排挤
D.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垄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14年到1919年是中国的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时期,最主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欧洲的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否,和外国列强直接相关,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严重障碍是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故选B。根据上面分析,ACD均错误。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在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第一次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随后由于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的放缓;在1927年以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随后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得到再次快速的发展。这两次的发展都是给我们以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启示。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