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孔子讲学图》,对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讲学的教本是《四书章句集注》
B.孔子讲学注意“因材施教”
C.孔子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D.孔子教育学生“学而时习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四书章句集注》是宋朝朱熹编著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是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的贡献总结,错误的是
A.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在事物的感觉
B.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植物进行了分类
C.他提出的三段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D.提出了“中庸之道”
与孔子的中庸思想相一致,都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柏拉图主张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应该是“正义”,为此设计了“理想国”。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奴隶不算人,没有任何权利。奴隶主和自由民才有公民权,所有十岁以上的
公民都要送到乡下,进行普及教育。但他们是分成严格等级的。第一等级是“护国者”,老天在铸造他们时在他们身上加入了黄金,他们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负责监护国家和处理政事。第二等级是“保国者”,老天在铸造他们时加入了白银,他们也是统治者,负责抵御敌人,保卫国家。第三等级是“供养者”,老天在铸造他们时加入了铜和铁,他们是农民、手艺人和生意人,他们的任务是用产品去供养前两种人。柏拉图认为,要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三种人必须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并要在管理阶层和军队里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
材料二:柏拉图书札有这样一段自白:“……看到政局混乱,我徬徨四顾,莫知所措。我反复思之,唯有大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的。”
材料三:孔子主张实行“仁政”,而实行仁政的关键在于“举贤人”,他提出了一个理想贤人的标准,就是“内圣外王”。
请同答:
(1) 阅读材料一指出《理想国》的中心议题是什么?“国家”的前提又是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哲学家王”的主张与儒家的“内圣外王”的理论有何异同?(9分)
参考答案:
(1)中心议题: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前提:三类 人各自恪守职责,使国家处于和谐状态。(6分)
(2)相同点: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有序设计出一种理想君主(统治者)的标准。不同点:标准的侧重点不同:孔子强调君主要具有高度的道德修养(道德层面);柏拉图强调统治者要有智慧(认知层面)。(9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老子曰:“无为而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 。老子又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⑴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老子有哪些方面的主张。(9分)
⑵如何评价老子的“无为”主张?(6分)
参考答案:
(1)主张“无为而治”;道是第一性的,是万物的本源;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2)评价:①同情人民疾苦,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②其“小国寡民”的理想体现了消极、倒退的历史观;③其主张在阶级社会中是无法实现的。
本题解析:(1)此题材料比较短且不难理解,主要是考查的老子在政治、哲学上的主张。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哲学观念上,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在方法论上,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是相互转化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能体现这一点。(2)老子的“无为”的思想主要内涵是反对统治者的暴政,主张与民休息,关心民间疾苦,具有进步性。但是老子的思想具有明显的保守性,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老子的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是无法实现的。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更爱真理”。下列内容符合这位哲人史实的是
①注意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
②不尊重自己的老师,常把柏拉图作为批评对象
③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
④物体都由形式和物质组成,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