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据统计,自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全国职工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 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这一时期国家精简城镇人口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严重的经济困难
B.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贯彻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精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 1958年开展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BC时间上不符;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轻率的发动大跃进等运动,造成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难,针对这个情况,党中央提出 “八字”方针,内容包括:1、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发还自留地,开放自由市场。2、减少城镇人口,精简职工。3、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充实轻工业,保住重点项目。4、节减财政支出。5、稳定市场物价,对部分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6、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专业协作。7、制定适合当时情况的有关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各项具体政策。
因此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南洋兄弟香烟公司广告 (见下图),广告词为:“同胞注意:君用一份国货,
即为国家挽回一份
外溢之权利。明乎此者,请吸南洋公司各种国货香烟。”由此反映

①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②说明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 ③民族烟草公司的开办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
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叶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A.公共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陈云曾说过:“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①当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全面确立②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经济运转中逐步建立的
③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由陈云等领导人主导④统购统销的体制曾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全面确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的1956年,与题目中“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的时间界定不符合,①错误。陈云只是在做相关的陈述和报告,无法看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由陈云等领导人主导,故③错误,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代民族经典服饰是(?)
1长袍马褂?2中山装?
3列宁装?4旗袍?5西装
A.134? B 2345? C.24? D.345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长袍马褂是传统的服饰;中山装是结合传统服饰和西装的特点设计而成;列宁装是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长穿而得名;旗袍则是融合了旗袍马甲和西方裙装的特点;西装又称西服,洋装,是西方的服装。因此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