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中国能够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其背景是:①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②社会主义阵营形成?③中国支持印度支那地区开展抗法斗争④中国支持越南人民进行抗美斗争? (?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新中国能够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④发生在1954年以后,时间不符。A、C、D选项都包涵了④,故正确的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以下关于各派与其代表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B.墨家学派——墨子、荀子
C.法家学派——韩非子
D.儒家学派——孔子、孟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找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即可。ACD表述都正确,B表述不正确,荀子属于儒家学派而非墨家学派。
点评:
思想家
所属学派
主要思想主张
孔?子
儒家
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孟?子
儒家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
③儒家
仁义、王道、以德服人、“君舟庶水”
老?子
道家
道、无为而治、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等
韩非子
法家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改革变法
墨子
墨家
兼爱、非攻、尚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1年9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会议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我们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台湾情况不同,我们仍将按照同一方针,争取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这个“不同”是指(? )
A.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港澳问题属于外交、主权问题
B.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后,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而香港和澳门不行
C.解决台湾问题有战争的可能
D.台湾的文化传统和港澳不一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强调台湾情况与港澳情形不同主要指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港澳问题属于外交、主权问题,A项符合题意,这主要是从台湾问题历史缘由上得出的结论,B C D三项表述正确,但不是台湾与港澳地区的最大区别所在。
点评:“一国两制”是实现中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他所建立的行政区是特别行政区,拥有地方的高度自治权但不具有国家统一行使的权利,这是其特别之处,目前港澳地区已经实现了这一制度,这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中国的统一大业的完成说到底是凭借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当然综合国力的增强关键在于如何继续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中国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纪念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 ]
A.《布雷顿森林协议》 ?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12分)?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材料一:

(1)这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2分)
(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2分)
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材料二:

材料三: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3分)
(4)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参考答案:(1)服饰(或服装)(1分);婚姻礼俗(1分)。
(2)通过图书馆收集资料;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分类比较的方式。(2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还可以通过调查、采访、分析比较等方式。(1分,答其中一种方式即可)。
(3)交通运输更为便捷;牵引动力发生变化;更有利于国计民生或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等。(3分,作答其中两点即可)
(4)影响:进一步打破了封闭式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加强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先进观念、知识技术等传播;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中国近现代进程。(4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