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史实与法国沦亡无关的是
A.法国政府长期执行绥靖政策
B.德国主力突破了马奇诺防线
C.英法在对德开战后坐失战机
D.法国贝当政府实行卖国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题主要考查法国沦亡的原因有哪些,法国政府长期执行绥靖政策是其沦亡的主要原因,而德国主力突破了马奇诺防线和英法在对德开战后坐失战机是其在战争策略上的重大失误,也是其沦亡的原因,D项法国贝当政府实行卖国政策不是其沦亡的原因,贝当政府是法国沦亡后成立的卖国政府,此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点评:此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国沦亡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考查的是识记能力,提醒学生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8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当年的化学奖获得者是德国人弗里茨·哈伯。理由是他在九年前发明的工业化合成氨法,“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而来自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则感到愤怒。因为弗里茨·哈伯是一战时期德国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正是在他的建议下,1915年德军在伊普雷战役中首次在战场上使用毒气,造成英法联军约15000人中毒,并带走了5000多人的性命。
——摘编自张卉妍主编《一战全史》
材料二?鉴于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的、有毒的或其它的气体,以及一切类似的液体、物体或一切类似的方法,已经为文明世界的公正舆论所谴责;并鉴于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参加的条约中已经宣布禁止其使用;为了使这项禁令成为公认的对国际良知和实践具有同样拘束力的国际法一部分;兹宣告:各缔约国如果不是禁止这种使用的条约的参加国,应接受这项禁令,并同意将这项禁令扩大到不得使用细菌方法作战,以及同意根据本宣言的条款,在缔约国之间相互约束。
——摘自《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
(1)据材料一,指出瑞典皇家科学院和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对弗里茨·哈伯的不同评价的依据。(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出现的历史背景。它的出现反映了国际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9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与战争的关系(6分)
参考答案:(1)瑞典皇家科学院:弗里茨·哈伯发明了工业化合成氨法;其发明有利于解决一战带来的世界粮食危机。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弗里茨·哈伯发明并鼓动使用了毒气.
(2)历史条件:战争中使用毒气等所带来的灾难;一战后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日渐高涨;大多数国家已经宣布禁止使用毒气等。趋势:制度化、法制化。(3分)
(3)科技的发展是战争的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如一战中毒气的发明与使用。战争也推动了科技的发明。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1918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当年的化学奖获得者是德国人弗里茨·哈伯。理由是他在九年前发明的工业化合成氨法”“而来自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则感到愤怒。因为弗里茨·哈伯是一战时期德国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 指出瑞典皇家科学院和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对弗里茨·哈伯的不同评价的依据。
(2)根据材料信息“鉴于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的、有毒的或其它的气体,以及一切类似的液体、物体或一切类似的方法,已经为文明世界的公正舆论所谴责”“并鉴于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参加的条约中已经宣布禁止其使用”,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后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日渐高涨等回答背景。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制度化、法制化的趋势。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辩证看待科技与战争的关系。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推动新式武器在战争中的应用。如一战中毒气的发明与使用,另一方面战争的需求也推动了科技的发明。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对于战争,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德军参谋总长毛奇认为:“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而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大将军司马穰则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材料二? 1995年,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决策人物之一、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这场战争说:“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1)试对材料一中毛奇与司马穰不同的战争观做简要归纳与点评。(8分)
(2)材料二中麦克纳马拉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在冷战后的重要表现(任举两例)?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
(1)毛奇认为:战争揭示人类的高尚品德;战争能消除人类的自私自利;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这是美化战争,宣扬军国主义的错误观点。(4分)
司马穰认为:战争不是治国正途,只是权宜之举;“以战止战”的战争才是正义的战争;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比较客观中肯地看清了战争的本质。(4分)
(2)观点:反对美国用自己的理想和制度去改造别国,发动干涉战争(或人权干预战争)。(3分)
表现: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2分)
原因:冷战后美国仍推行霸权主义,企图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建立单极世界。(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毛奇的观点依据材料一直接归纳即可,从“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可归纳出战争揭示人类的高尚品德;战争能消除人类的自私自利;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这一观点明显美化了战争,是宣扬军国主义的错误观点。第二小问司马穰的观点依据材料一中“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信息可归纳出司马穰认为:战争不是治国正途,只是权宜之举,“以战止战”的战争才是正义的战争,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一观点比较客观中肯地看清了战争的本质。
(2)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二中“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的信息可归纳出反对美国用自己的理想和制度去改造别国,发动干涉战争;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举出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原因从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企图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建立单极世界。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际关系的变动,中东、中欧、和东欧地区按照《凡尔赛条约》重新组合,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表现为国内统治民族的大民族主义加强,对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对外图谋别国领土和报复心理;作为被统治民族的少数民族的反抗情绪加剧,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高涨;弱小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大国沙文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
——《历史学习 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不久,民族主义没有如一些人所预期的那样重要性下降,相反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世界各地区战乱纷争不断,民族主义思潮再次高涨。
——《20世纪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一战后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哪几种形式。对于这几种形式的民族主义,你有何看法?(6分)?
(2)阅读材料二,分析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问题愈演愈烈的原因。(6分)
(3)通过以上的讨论分析,你对民族主义有何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①国内实行民族压迫的大民族主义;②对外侵略和战争报复的大民族主义;③被压迫的少数民族进行正义反抗的民族主义;④弱小民族国家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4分)前两种是反动的,应与否定。后两种具有进步性,应与肯定。(2分)
(2)①冷战结束长期在冷战格局下被压抑的一些地区和国家的民族问题大量爆发。(2分)
②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以民族主义为武器与发达国家展开斗争。(2分)
③意识形态的对抗下降,各国政府更多地从本国家和本民族利益出发制定国策。(2分)
(3)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要发挥其积极作用,抵制其消极作用。(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德国在战前制订“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但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下列因素中德国没有估计到的是( )
①?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强抵抗 ②俄军短时间内投入战斗
③英军很快参战? ④日本参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德国企图速战速决拿下西线,但这过高估计了自己,过低估计了对手,因此①②③是没考虑到的。④与题意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