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1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新航路开辟后;二是两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材料二? 1497年葡萄牙的达·伽马率领船队远航,到达印度的卡里卡特,从此开始了第一次全球化过程,欧洲国家竞相运用他们优越的技术手段创造了遍及全世界的帝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灾难,有欧洲主导的全球化开始动摇了。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
——【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年)
回答问题
(1)图示并联系史实,指出此图反映了哪一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史实?(1分)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克莱德论述的两次全球化的各自特点。(4分)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上述两次全球化的反应,并举例说明。(4分)
2、判断题 假如你是一位墨西哥的农民,2005年参加了由3万多人在首都举行的反对全球化浪潮的游行示威。那么,你反对全球化浪潮的理由是
①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实力的优势掌握着主动权,往往是获利者
②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底子薄、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等原因,常常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③发达国家把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迁到墨西哥,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
④发达国家对墨西哥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引发生态危机?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凤凰卫视《腾飞中国》系列节目中展示了下列历史画面。由此可以推断出该节目的主题是 ( )
?
A.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C.“大跃进”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D.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中国的钢产量大增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们意见不一。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是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到死方休……要一个一个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
——W·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六卷?材料三?广岛上9时14分还是生机勃勃拥有三十四万四千人口,到了9时16分就
损失了六万零一百七十五人,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四平方英里的城市文明,化为乌有……8月9日又再干一次,又毁灭了第二个目标城市(长崎)的三万五千人。
——W·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第二卷
请回答
①概括材料中关于战胜日本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要求: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②结合史实简单评析你所列的观点。
5、判断题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