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导致中国的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重大突破和转机的关键是
A.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拉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日邦交正常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赞同周桂钿的观点。在经过长期动乱后建立起来的汉武帝政权是社会秩序的代表,是社会安定的保障。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为汉武帝政权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故选A。B项中的思想材料未体现;C项说法错误,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思想;D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的相关内容。董仲舒在汉代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发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儒学的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选项中,与八大所确定的经济建设方针相违背的是
A.大跃进运动
B.整风运动
C.反右倾斗争
D.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八大确定的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大跃进运动就是过于冒进,所以应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都可以从哪里找到最初的萌芽
A.原始社会
B.夏商时期
C.诸子百家
D.百家争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相关知识。
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但"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汉代便不复存在。由汉至清,儒家思想都被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1954年日内瓦会议
D.1955年万隆会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因此选A。
点评:本讲内容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从内容上看,其中,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又是近年高考的命题重点。 从题型上看,近年以选择题为主,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各地高考试题中,分别有1、4和4道选择题涉及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其中2011年的天津文综考查重大外交事件的时间,江苏单科考查日内瓦会议、上海单科考查万隆会议,海南单科考查求同存异方针。 此外,2011的福建卷和上海卷还分别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了新中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