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隋唐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这里的“三教”是指?
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B.儒学、佛教、道教
C.基督教、伊斯兰教、儒学
D.道教、佛教、伊斯兰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首先,解答本题关键是图片出处“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这里隐含了图片最主要的事件关系“1953年”。其次,从图片背景可知图片存在的空间关系是在农村。再次,把“1953年”与“农村”结合起来,并再认教材相关知识: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见这个“社”是指农业生产合作社,故答案为A。B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项是在1958年;D项是在1978年之后。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农业的改造。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通过实行建立公有制经济,建立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的。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需要掌握,知道这一时期执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的路线。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
③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背景。本题是复合型选择题,唯有经过了①、②、③、④项的逐项筛选,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百家争鸣”的思想背景,②是阶级背景,③是教育背景,唯有④项中科技生产“迅速发展”不妥。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从1830年开始,几乎每户英国家庭都把自己的积蓄用来购买铁路公司发放的建设债券。从1840年到1845年,英国民间一共有超过1000个铁路兴建项目被提到议事日程。1846年被认为是“铁路狂热”年代的峰顶,这一年有272个关于成立铁路公司的议案在国会被讨论,无一不是顺利过关。随着铁路股的价格上涨,越来越多的投机资金流入这个行业。到1850年,英国建成的和在建的铁路总长已分别达到6000英里和1000英里,大致形成了今天的英国铁路轮廓。
——摘编自纪双城《英国铁路狂飙历时20年》
材料二 1879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李鸿章的奏请开初得到清政府的批准,随后便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击。他们说什么火车会“烟伤禾稼,震动寝陵(清朝皇陵)”,会“惊耳骇目,鬼神呵谴”。他们的结论是,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当立予停止,以维国本而顺舆情”。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清政府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
——摘编自《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事实上,四川商办公司原先就存在着温和派与激进派的观点的分歧,清政府的所作所为,却起到了“为渊驱鱼”的作用。……保路运动中的上层温和派原先主张,只要政府如数还款,就同意把商办改为铁路官办,此时,由于清政府不愿全数还款,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与威胁,于是一反原来的态度,也跟着激进派一样,变得强硬起来。
——萧功秦《清末“保路运动”的再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英国铁路“狂飙”历时20年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铁路诞生的历史背景及近代阻碍我国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5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述铁路建设对社会发展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
(1)原因: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强;政府、国会的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大量流入。(6分)
(2)背景: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后,军事工业面临能源运输的困难。(2分)因素:传统观念和守旧力量的阻碍;清政府顽固派的迂腐守旧和政局动荡;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3分)
(3)影响:铁路建设为工业化提供客观条件;(1分)带来新旧观念的冲突和文明的碰撞;(2分)铁路建设涉及政府决策、民间资本、外国资本和民众生活等多个方面,处置不当会引发社会动荡。(2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1)1830-1850年,英国铁路进入20年的“狂飙”时期,原因主要有:工业革命的推动;“几乎每户英国家庭都把自己的积蓄用来购买铁路公司发放的建设债券”;“随着铁路股的价格上涨,越来越多的投机资金流入这个行业。”民间资本大量流入;“1846年被认为是“铁路狂热”年代的峰顶,这一年有272个关于成立铁路公司的议案在国会被讨论,无一不是顺利过关”,政府、国会的大力支持。
(2)材料二指出:1879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可见清政府修建铁路是为了解决洋务企业运输的困难。“李鸿章的奏请开初得到清政府的批准,随后便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击,他们说什么火车会‘烟伤禾稼,震动寝陵’。”可知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缓慢,主要原因是受到传统观念和守旧力量的阻碍。
(3)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考生只要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铁路建设为工业化提供客观条件;带来新旧观念的冲突和文明的碰撞;铁路建设处置不当会引发社会动荡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11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2周年。它的发表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979年1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发表,同时,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关于停止自1958年起对金门群岛炮击的声明。其内容是向台湾提出,统一中国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应尽快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于此,并提出了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开放“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等方针。此次发表在国内外引发重大反应,被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态的最早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