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而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都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六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图五 图六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何种中央政治制度?与图一、二相比, 图三有何显著特点?(6分)
(2)图四中的机构是谁设立的?这个机构的设立有什么影响(2分)
(3)与图五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图六有何明显特点?(3分)
(4)上述图片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废除了丞相;(6分)
(2)雍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2分)
(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统一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3分)
(4)君主和丞相、中央和地方权力(4分)
本题解析:
(1)从图一看,在中央皇帝之下设立三公九卿,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这是秦朝的政治制度;图二皇帝之下设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尚书省下设六部,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图三撤销三省,废除宰相,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2)图四的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大臣基本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它的设立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3)图五是西周在地方上实行的分封制,各个诸侯国有较大的自主权;图六是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郡县制,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4)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对矛盾,即皇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专题是高考的重点。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线,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推广,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及清朝设立军机处等核心,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从命题看,着眼于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历史事件的背景、特征、影响等,并和当今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民主化进程及世界史相联系,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式。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17世纪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应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中可以了解到,这种制度应指隋唐确立起来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故答案选择D项。 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故A项不正确;从题干的时间17世纪来看,排除B、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科举制。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高考命题的着重点在其发展完善的历程以及其影响,多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也要注意把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其中一个阶段进行考查,同时要结合科举制人才选拔的方式对今天的启示。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无一惧色。”这则报道
①是珍贵的史料?
②有吹捧蒋介石之嫌疑,不具备史料价值
③ 经考证无误后,可以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②正确,①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③正确,①②错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上海《民立报》是一份报纸,报纸具备一定得史料价值。①是珍贵的史料是正确的。②有吹捧蒋介石之嫌疑,不具备史料价值是错误的。报纸史料的真实性需要佐证。③是正确的。故C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史学理论与方法·史学理论·史料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是这么给封建社会定义的,“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你的理解,这样的社会实行
A.独立自治的王国体制
B.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C.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D.郡国并行的二元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