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40年,《城市之羞》一书出版,把矛头直接指向( )
A.议会上院
B.议会下院
C.政府政治腐败
D.托拉斯不法行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比较与辨别能力。把《城市之羞》与《进步与贫困》的内容比较,加深记忆,虽然同属“黑幕揭发”但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别。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 ]
A.抗战胜利洗雪中国百年国耻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一条?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七条?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八条?人民身体之自由应予保障。
第二五条?国民大会依本宪法之规定,代表全国国民行使政权。
第二七条?国民大会之职权如左:
第三五条?总统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中华民国。
第三七条?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院长及有关部会首长之副署。
第五三条?行政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第五四条?行政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各部会首长若干人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若干人。
第五五条?行政院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第六二条?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人民选举之立法委员组织之,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
第七七条?司法院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之审判及公务员之惩戒。
第七九条?司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第八三条?考试院为国家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试、任用、铨叙、考绩、纪律、升迁、保障、褒奖、抚恤、退休、养老等事项。
第八四条?考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考试委员若干人,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
——摘自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材料二?他说:现在共产党“最成功的一点便是向国际上宣传,说本党一党专政,实行独裁,说这次国民大会是一党的会议,必将制定法西斯宪法。这种错误的观念,以讹传讹,已经深入外人心理,使政府在外交上的运用,处于很不利的地位,而增加许多困难。我们现在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就是要用事实来打破共产党的宣传,使共产党无法借口,使国际舆论明嘹本党实行民主的真诚”
——蒋介石:《本党对国民大会和宪法问题应有的态度》
(1)据材料一指出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接受这部宪法的原因。这都宪法实施的结果如何?(9分)
参考答案:(1)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分权制衡的民主原则。(6分)
(2)原因:抗日战争结束后,“和平、民主、团结”成为全国共同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压力;民主党派的努力,全国各地不断掀起反内战、反独裁、要民主、要自由的群众运动;美国需要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改革,改善在国际上的形象。
结果: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任何民主,中国仍然是一个专制独裁的国家,宪法始终没能得到全面实施。(9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人民身体之自由应予保障”“ 行政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司法院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 考试院为国家最高考试机关”等,概括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体现的民主原则。
(2)根据材料二信息“这种错误的观念,以讹传讹,已经深入外人心理,使政府在外交上的运用,处于很不利的地位,而增加许多困难”“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就是要用事实来打破共产党的宣传,使共产党无法借口,使国际舆论明嘹本党实行民主的真诚”,结合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回答蒋介石接受这部宪法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任何民主,中国仍然是一个专制独裁的国家,宪法始终没能得到全面实施。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1947年5月,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展“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该运动属于( )

A.中共领导的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
B.知识分子的反蒋爱国运动
C.国统区人民自发的争取民主的运动
D.民主党派发动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1947年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是中共在国统区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
——陕甘宁边区的“豆豆”诗
材料二 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策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
——梁柱《插图中国共产党史》
材料三

材料四 吉林省梨树县开“海选”之先河,从1983年开始,梨树县每次在选举程序上都有比较大的完善,实现了“五统一”和“五坚持”。五统一是:统一时间、统一选举程序、统一选举文书样式、统一颁发当选证书、统一立卷归档。五坚持是:坚持先选村民代表,后选村委会成员,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坚持竞选演讲;坚持“海选”办法;坚持设立秘密划票室,实行直接、差额、无记名投票选举;坚持候选人条件、选举程序、选举办法和选举结果公开、透明。逐渐完善的“海选”选出了真正代表村民意志的“带头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原来的“负债村”“空壳村”变为“小康村”,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盛儒《“草根民主”的足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陕甘宁边区进行选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普选的目的及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概括“海选”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一和材料四,说明“海选”与40年代陕甘宁边区“豆选”有何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适合普通群众、方式简便;层层普选;贯彻三三制原则。影响:加强各阶层人民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选举一届人大代表,参加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每位选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体现了民主原则的彻底性,选举过程的公正、严密、透明、完善性和选民参与的广泛性。
(4)直接选举,具有乡土特色,老百姓喜闻乐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