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际关系的变动,中东、中欧、和东欧地区按照《凡尔赛条约》重新组合,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表现为国内统治民族的大民族主义加强,对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对外图谋别国领土和报复心理;作为被统治民族的少数民族的反抗情绪加剧,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高涨;弱小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大国沙文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
——《历史学习 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不久,民族主义没有如一些人所预期的那样重要性下降,相反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世界各地区战乱纷争不断,民族主义思潮再次高涨。
——《20世纪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一战后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哪几种形式。对于这几种形式的民族主义,你有何看法?(6分)?
(2)阅读材料二,分析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问题愈演愈烈的原因。(6分)
(3)通过以上的讨论分析,你对民族主义有何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①国内实行民族压迫的大民族主义;②对外侵略和战争报复的大民族主义;③被压迫的少数民族进行正义反抗的民族主义;④弱小民族国家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4分)前两种是反动的,应与否定。后两种具有进步性,应与肯定。(2分)
(2)①冷战结束长期在冷战格局下被压抑的一些地区和国家的民族问题大量爆发。(2分)
②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以民族主义为武器与发达国家展开斗争。(2分)
③意识形态的对抗下降,各国政府更多地从本国家和本民族利益出发制定国策。(2分)
(3)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要发挥其积极作用,抵制其消极作用。(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定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法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群、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10分)
参考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处。(5分)
(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10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纽伦堡审判》的认识。(1)考查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联系一战后签订惩罚战败国德国的《凡尔赛和约》,结合材料二战后“对战犯进行了审判”回答即可。
(2)围绕《纽伦堡原则》的内容进行判断。结合对战争罪犯起诉的法理依据是国际法、惩罚法西斯势力、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进行考虑。
【考点定位】选修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凡尔赛体系的确立
选修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纽伦堡审判》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8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当年的化学奖获得者是德国人弗里茨·哈伯。理由是他在九年前发明的工业化合成氨法,“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而来自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则感到愤怒。因为弗里茨·哈伯是一战时期德国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正是在他的建议下,1915年德军在伊普雷战役中首次在战场上使用毒气,造成英法联军约15000人中毒,并带走了5000多人的性命。
——摘编自张卉妍主编《一战全史》
材料二?鉴于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的、有毒的或其它的气体,以及一切类似的液体、物体或一切类似的方法,已经为文明世界的公正舆论所谴责;并鉴于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参加的条约中已经宣布禁止其使用;为了使这项禁令成为公认的对国际良知和实践具有同样拘束力的国际法一部分;兹宣告:各缔约国如果不是禁止这种使用的条约的参加国,应接受这项禁令,并同意将这项禁令扩大到不得使用细菌方法作战,以及同意根据本宣言的条款,在缔约国之间相互约束。
——摘自《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
(1)据材料一,指出瑞典皇家科学院和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对弗里茨·哈伯的不同评价的依据。(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出现的历史背景。它的出现反映了国际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9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与战争的关系(6分)
参考答案:(1)瑞典皇家科学院:弗里茨·哈伯发明了工业化合成氨法;其发明有利于解决一战带来的世界粮食危机。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弗里茨·哈伯发明并鼓动使用了毒气.
(2)历史条件:战争中使用毒气等所带来的灾难;一战后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日渐高涨;大多数国家已经宣布禁止使用毒气等。趋势:制度化、法制化。(3分)
(3)科技的发展是战争的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如一战中毒气的发明与使用。战争也推动了科技的发明。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1918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当年的化学奖获得者是德国人弗里茨·哈伯。理由是他在九年前发明的工业化合成氨法”“而来自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则感到愤怒。因为弗里茨·哈伯是一战时期德国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 指出瑞典皇家科学院和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对弗里茨·哈伯的不同评价的依据。
(2)根据材料信息“鉴于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的、有毒的或其它的气体,以及一切类似的液体、物体或一切类似的方法,已经为文明世界的公正舆论所谴责”“并鉴于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参加的条约中已经宣布禁止其使用”,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后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日渐高涨等回答背景。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制度化、法制化的趋势。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辩证看待科技与战争的关系。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推动新式武器在战争中的应用。如一战中毒气的发明与使用,另一方面战争的需求也推动了科技的发明。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转而与俄、法结盟的最重要原因是
A.军事力量明显削弱
B.三国同盟已经形成
C.霸主地位业已消失
D.英德矛盾急剧上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布列斯特和约》的最大意义是(?)
A.赢得了国内和平的局面
B.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
C.收复了大片俄国的国土
D.巩固了新生的苏俄政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