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巨大变化。同第三世界崛起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①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召开?②1955年召开亚非会议
③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④1962年爆发古巴导弹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第三世界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是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三个标志。①雅尔塔会议和④古巴导弹危机都和两极格局有关,与第三世界崛起没有直接关系。故选D。
点评:毛泽东同志在70年代对世界政治、经济力量作出了科学的划分,他根据50年代国际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发展状况,指出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亚洲(除日本外)、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三个世界的理论对于孤立霸权主义和进一步加强中国同第三世界各国的团结和友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表
年代
| 初等教育
| 中等教育
| 高等教育
|
学校数
| 在校生数
| 学校数
| 在校生数
| 学校数
| 在校生数
|
1949年
| 34万
| 2 400万
| 5 219
| 127万
| 205
| 11.7万
|
2003年
| 49.13 万
| 1.25 亿
| 10.09 万
| 9 115.13 万
| 1 911
| 1 175.05 万
|
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②“211工程”的推动
③我国人口的持续大幅度增长?④《义务教育法》的出台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表格可以看出中国教育有了明显发展,这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关,①②④项都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措施,且都是在这个时间段,符合题意,故选C。③说法与教育的迅速发展无关。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陈献章(1428—1500,江门新会人)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白得”,开创“江门学派”,被誉为“真儒复出”。这里的“彼”指的是
A.程朱理学
B.陆王心学
C.佛教
D.道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追求“自然、自得”,体现了陈献章追求内心的修养,体现了心学的思想主张;程朱理学学的格物致知、格物穷理思想方法的支离破碎的特征,故“舍彼之繁”指的是程朱理学。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一位代表说:“小国管理着东河岸边美丽的建筑物(联合国总部),两个大国管理着世界其他地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的力量尚不能限制大国行动
B.大国和小国按实力有具体的不同的分工
C.第三世界拥有发言权,但霸权政治仍然存在
D.小国对冷战无可奈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小国)加入联合国,给联合国注入了新的活力,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等方面的宣言。但当时的国际局势特点则是美苏争霸。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 类别
| 原料
| 手工制品
| 机器产品
|
1893
| 15.6
| 81.8
| 2.6
|
1910
| 39.8
| 41.4
| 18.8
|
1920
| 40.1
| 39.4
| 20.5
|
①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
②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
③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④中国近代工业兴起并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原料出口呈现增长趋势,说明①正确;手工制品出口呈现下降趋势,说明②正确;机器产品出口呈现增长趋势,说明④正确;注意题干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③不对,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以后,因此排除③。
本题难度:简单